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09-03
法定监护人放弃继承的行为是有效的,也被称为“继承的抛弃”。这是指继承人表示不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意思。放弃继承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继承人有权放弃继承,一旦继承人做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后,就失去了继承权。放弃继承必须在继承开始之后、遗产分割之前进行。放弃继承的表示方式与接受继承的表示方式相同,在遗赠中也可以默示放弃受遗赠。
1. 财产继承的发生原因具有特定性
财产继承是因公民死亡而发生的法律现象,这是财产继承发生的法定原因。
2. 财产继承的主体范围具有限定性
公民死亡后,能够继承其遗产的继承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国家、集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都不能作为继承人,只能作为受遗赠人。此外,能够作为继承主体的自然人也有一定的限制,只能是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死者的近亲属,其他人只能成为受遗赠人。
3. 财产继承的客体范围具有限定性
继承是处理死者财产的法律制度,继承的客体只能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他人的财产、国家或集体的财产都不能作为继承的客体。若公民死亡时未遗留任何财产,也不会发生继承。因此,继承是以私有财产的存在为前提的。
4. 财产继承的法律后果具有权利变更性
财产继承是继承人承受被继承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被继承人死亡时,其已不再是民事权利义务的主体,其财产权的主体必定要发生变更,要么转移给继承人,要么转移给受遗赠人。因此,公民死亡时发生的财产转移不都属于财产继承。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的法定监护人签字放弃继承权,只要与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相关协议,就属于受到法律保护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不能代替未成年人签字放弃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