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3-24
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其特点如下:
家庭暴力在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是家庭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目前有33.9%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尤其在离异家庭中,暴力事件的强度更高,比例达到了47.1%。每年有40万个家庭解除关系,其中14个家庭的解除关系是由于家庭暴力引起的。
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包括妇女、儿童和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妇女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未成年人也经常成为受害者之一。未成年人在家庭暴力中可能遭受父母过度打骂,这种行为构成了家庭虐待,直接给他们带来伤害。此外,父母之间的家庭暴力行为也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心理伤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常常受到侵犯,因为他们失去劳动能力,经济上依赖成年子女,无法独立生活,因此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也是引发恶性刑事案件的重要原因。然而,受害者往往不愿或不能求助于法律,因为实施暴力行为的人与受害者之间存在特定的人身关系。这使得暴力行为的实施者更加嚣张,无所顾忌地加重暴力行为。同时,受害者被排除在司法救济之外,无法获得有效的法律保护。
家庭暴力问题是全球范围内的严重问题,不同地区、民族和社会制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事件,引发的刑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这种暴力不仅威胁生命,还对老人、妇女和儿童进行精神虐待,成为全球发展进程中困扰人类的落后和野蛮社会问题。家庭暴力的概念尚未统一界定,有人认为它是指家庭成员对他人进行肉体上的折磨、伤害和压迫等人身强暴行为;有人认为它是指家庭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殴打、凌辱和虐待,使其屈服;还有人认为它是指家庭中某一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在肉体、精神、言语和经济上的虐待。家庭暴力应该被理解为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一种使用强制力量,侵犯家庭成员人身权利或其他权利,并对其身心造成一定程度损害的强暴行为。
家庭暴力是针对家庭中相对弱势的一方进行的伤害,被伤害的一方应该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他们应当保存与家庭暴力相关的证据,以便在诉讼过程中有利地保护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