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5-30
根据民法第1084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终止。离婚后,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孩子都是双方的孩子。父母在离婚后仍然享有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双方感情恶化、财产纠纷等原因,有些人会对子女发泄怒火,拒绝履行抚养责任。拖欠、中断、拒付抚养费等现象屡见不鲜。根据民法第1084条的规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可以通过亲友调解与有义务支付抚养费的一方沟通,确保子女得到抚养,保障子女的知情权和知识权。
如果调解失败,孩子可以通过司法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诉讼中,抚养费争议案件的被告应承担抚养责任。未成年子女作为原告,一般由被告住所地的法院管辖,除非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根据民事诉讼司法解释的规定,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到起诉时已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除非公民住院治疗。在法律上,一般需要提供暂住证、房屋租赁合同、房屋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证明等证据来证明经常居住地。
具体而言,如果提起诉讼,女儿小可以作为原告,由王先生住所地的法院管辖。
没有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承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
关于抚养费的支付标准、支付方式和支付期限,《民法典》充分尊重夫妻双方的意愿,只有在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才会由法院判决。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儿童成长的动态需求,为儿童提供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目前实施的《民法典》与以往《婚姻法》中关于抚养费的规定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根据民法第37条,离婚后,一方所养育的子女,另一方应承担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费用。费用的承担金额和持续时间由双方当事人商定,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由法院作出裁决。子女可以向任何一方父母提出合理要求,超出协议或判决的金额。
根据民法第1085条,离婚后,如果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另一方应支付部分或全部抚养费。抚养费的金额和期限由当事人约定,如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则由法院裁定。
子女可以根据协议或判决向任何一方父母提出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