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5-26
抚养费是指在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负担部分或全部的子女的生活费、教育费和医疗费等费用。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有权提起索要抚养费的是“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这意味着子女可以作为原告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情况是以成年子女作为原告,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作为法定代理人,对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提起诉讼。
抚养费的支付标准由法院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综合考虑确定。
如果被告一方有固定收入,一般抚养费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30%支付。如果被告负担两个以上子女的抚养费,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超过月总收入的50%。如果被告没有固定收入,抚养费的数额可以根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确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抚养费应定期支付,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一次性支付。
如果离婚时双方已经约定或法院已判决子女的抚养费,离婚后,子女是否还能提起变更抚养费的诉讼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子女在必要时可以向父母的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换句话说,不论离婚时双方协议或判决的抚养费金额是多少,子女在必要时都可以请求变更抚养费金额。法院通常从两个方面考虑子女是否有必要提出变更请求:一是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以维持当地实际生活水平;二是子女患病、上学等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抚养费适用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
起诉时,未成年子女作为原告,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作为被告。
确定抚养费金额需要考虑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抚养费应定期支付,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一次性支付。
离婚时已确定抚养费金额的情况下,子女在必要时可以请求变更抚养费金额。
根据相关规定,高校在读成年子女不属于“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因此不享有向父母主张抚养费的权利。
相关规定的立法初衷是通过法律的制约来培养青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识,促使青年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在读大学生虽已成年,但教育费、生活费仍由父母承担。虽然父母仍将此视为自己的责任,但这仅仅是父母的道德选择,而非法定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