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3-06
朱某与张某于2003年生育了一子朱小某,但在2006年离婚后,朱小某由母亲张某抚养。不久后,张某为朱小某改名,将其姓氏从“刘”改为“朱小某”。自此以后,朱小某在升学、社交和高考等方面一直使用“朱小某”这个姓名。
朱某离婚后以“朱小某”的名义为朱小某购买了保险,为了方便保险业务的办理,他请求法院判令张某将朱小某的姓氏恢复为“王”姓。在庭审中,张某抗辩称朱小某正值高考冲刺阶段,拒绝变更孩子的姓氏。而朱小某当庭表示反对再次变更姓氏。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朱小某在3岁左右改名后,已经使用“刘”字姓氏长达14年,包括日常生活和学习。此外,他以“朱小某”这个名字报名参加高考,如果改变姓氏可能给他今后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不便。而朱小某在庭审中明确表示不愿意再次改变姓氏。因此,法院驳回了朱某的诉讼请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前,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其真实意愿。
在处理涉及未成年子女及其相关民事权利的案件时,应该综合考虑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状况和认知能力,尊重具有一定判断和决定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愿,并结合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原则进行裁判。未成年人姓名的更改既要尊重监护人的意见,更要注重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从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生活的角度进行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