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4-11
离婚时,对于夫妻共有的房产,应考虑产权登记、实际出资者的贡献以及房产证的取得时间等因素。根据我国不动产登记的原则,通常以不动产登记为首要考虑因素,其次考虑实际出资者的情况。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从结婚登记之日起至解除婚姻关系之日止(包括配偶一方死亡)的时间段。具体来说,有两个要素构成:一方面,婚姻关系必须是合法有效的,符合法律规定的要素,而重婚等行为不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另一方面,夫妻双方需要共同生活,即实质上的婚姻关系存续状态。
夫妻共有房屋指的是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出资、买卖、继承、受赠等原因而获得的共同享有的房屋。但是,如果双方另有约定或法律另有规定,则不属于夫妻共有房屋的范畴。
夫妻共有房屋是房屋所有权的一种特殊形式,房屋属于不动产,其所有权以登记为准。因此,对于房屋产权的确认,通常以不动产权属登记为准。如果未依法进行登记,对外则不发生效力。夫妻共有房屋与其他不动产相比还具有以下特殊性:首先,婚姻关系的缔结是夫妻共有房屋的前提条件;其次,夫妻双方是共有房屋的主体;第三,共有形式为共同共有,只有当婚姻关系不再存续时,双方才可以对共有房屋进行分割。
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最为常见,购买这类房屋的财产来自于夫妻共同财产,房产证的取得时间也是在婚后。即使一方在婚前承租了房屋,但如果是在婚后用共同财产购买的,仍然属于夫妻共有。因此,在离婚分割时,房屋的价值应按市场价计算,而不是按照当初购房合同金额,取得房屋的一方需要支付另一方房屋价值的一半,而尚未归还的贷款则视为取得房屋的一方个人债务。
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讨论。第一种情况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明确说明赠予或继承给夫妻双方或赠予人和被继承人未明确表示只赠予给夫妻一方的房产,都被推定为双方共有,即为夫妻共有房屋。第二种情况是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明确说明只赠予或继承给一方的房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能作为夫妻共有房屋进行分割。在这种情况下,主要考虑的是被继承人或赠予人的意愿,以共同共有为原则,以一方个人所有为例外。
对于这种情况,有两种情形需要考虑:
第一种情况是在婚前支付了全款,婚后取得了房产证,而房屋登记在出资一方的名下。这种情况通常认定为登记一方的个人财产。
第二种情况是在婚前支付了全款,婚后取得了房产证,但房屋登记在夫妻双方或未出资一方的名下。这种情况通常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在婚前取得了房产证,并登记在夫妻双方或未出资一方的名下,通常认定为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予,在进行分割时应慎重考虑未出资一方的贡献,有贡献的应进行相应补偿,没有贡献的一般判定归实际出资一方所有。
在我国,当夫妻双方需要离婚时,如果双方可以达成协议离婚,他们可以通过协商来分割财产。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则需要向有关部门提起诉讼。无论何种情况,都应及时保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