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6-12
离婚后房产分割可以通过公证进行。如果在离婚时已经对财产进行了分割,可以在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时签订财产分割协议书,并由民政局加盖公章。如果希望对离婚前的财产进行分割,就需要到公证处进行公证。这是因为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房管部门可能要求提供相关公证书。
一般情况下,夫妻双方通过法院诉讼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在财产分割上存在分歧,特别是对房产的分割存在争议。在房价持续上涨的城市,房产问题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在离婚时,房产分割成为焦点问题。在实践中,离婚时房产分割的情况非常复杂,具体如下:
如果一方在婚前购买房屋并全款支付,该房屋属于该方的婚前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1. 如果在婚前取得产权证书:
夫妻一方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如果一方在婚前全款支付并取得了房产证书,那么该房屋无疑是婚前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2. 如果在婚后取得产权证书:
该房屋仍然属于一方的婚前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产权证书虽然是物权凭证,但并不意味着婚后取得产权证书的房屋就应该视为婚后财产。关键在于出资情况,即夫妻一方在婚前是否已经全款支付房款,并在婚前取得房屋权利。
如果一方使用婚前个人积蓄或个人婚前财产购买房屋,该房屋属于该方的婚前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
如果一方在婚前承租房屋,并在婚后使用共同财产购买该房屋,并且房屋权属证书登记在该方名下,该房屋应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在现代社会中,办理离婚登记手续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完成。当然,在涉及财产分割方面的问题上,双方也可以自行协商确定。然而,如果涉及房产过户手续,就需要完成公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