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财产分配的赡养协议是否有效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2-10-24
导读:涉及财产分配的赡养协议只要满足法定条件就有效力,例如协议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关于财产分配的赡养协议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协议书的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不违反公序良俗。事实上,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义务,即便父母没有把财产分配给子女,也不能免除赡养义务。
涉及财产分配的赡养协议的效力问题
涉及财产分配的赡养协议的效力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赡养协议的签署方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独立地进行意思表示和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意思表示真实
赡养协议的签署方必须真实地表达其意思,不能存在虚假、欺诈等情形。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赡养协议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的原则。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起诉条件
父母可以起诉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但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法院才会受理: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起诉方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起诉方必须明确指明被告的身份。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起诉方必须明确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并陈述清楚相关的事实和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本案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并且受诉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诉讼流程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诉讼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原告起诉。
- 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 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 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
- 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判决宣告。
追讨赡养费的诉讼时效限制
追讨赡养费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根据规定,以下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的权利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请求权也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综上所述,虽然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但被赡养人也可以与子女签订涉及财产分配的赡养协议。然而,该协议不能以分配被赡养人财产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