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4-19
夫妻婚内财产公证具有法律效力,即使在夫妻离婚后,其效力仍然有效,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变化而改变。
婚内财产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夫妻双方的申请,依法证明双方签订的婚内财产协议内容的真实性的过程。在公证过程中,夫妻双方必须同时到场。公证过的婚内财产协议具有公证效力,具有法律约束力。
公证效力是指公证证明在法律上所起的效用和约束力。公证作为一种证明制度,其证明结果的直接表现是公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公证书是公证效力的物质载体和具体的表现形式,具有普遍的证明效力。公证书在法律上具有能够直接证明公证确认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是真实的,合法的效力。
(一)申请:申请公证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并提供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材料。如果无法亲自申请,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但需要提交授权委托书。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居住在国外或港澳台地区的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办公证事项,其委托书应经当地公证人、我国驻外领事馆公证,或经司法部制订机构、人员证明。
(二)受理:受理是指公证处接受公证申请,并同意给予办理的行为。公证处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申请应当做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三)审查:公证审查是公证机构受理申请后,对申请事项及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调查、核实的活动。审查是保证公证质量的关键环节。
(四)出证:出具公证书是公证机构根据审查结果,对符合出证条件的公证事项,在法定期限内,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制作、发送公证书的活动。出证是公证程序中最重要的环节。
对于夫妻之间的财产划分,可以采用法定的夫妻财产制或约定的夫妻财产制。如果夫妻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约定了夫妻财产制,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向公证处递交法定的材料,办理夫妻之间的约定财产协议的公证。
需要注意的是,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不必须公证,但公证后的协议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只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协议的内容未违反法律规定,无论是否经过公证,均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