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2-08-20
第六条:商标侵权民事诉讼的管辖权由商标法第十三条和第五十七条规定的侵权行为的实施地、侵权商品的储藏地或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行使。
第七条:对涉及不同侵权行为实施地的多个被告提起的共同诉讼,原告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被告的侵权行为实施地的人民法院行使管辖权;仅对其中某一被告提起的诉讼,该被告侵权行为实施地的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第八条:商标法所称相关公众是指与商标所标识的某类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消费者和与前述商品或服务的营销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经营者。
第九条: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商标相同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规定的商标近似是指被控侵权的商标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在文字的字形、读音、含义或图形的构图及颜色,或其各要素组合后的整体结构相似,或其立体形状、颜色组合近似,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或认为其来源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有特定的联系。
第十条:人民法院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一)(二)项的规定,认定商标相同或近似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二)既要进行对商标的整体比对,又要进行对商标主要部分的比对,比对应当在比对对象隔离的状态下分别进行;(三)判断商标是否近似应当考虑请求保护注册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
第十一条: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规定的类似商品是指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等方面相同,或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其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商品。
类似服务是指在服务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等方面相同,或相关公众一般认为存在特定联系、容易造成混淆的服务。
商品与服务类似是指商品和服务之间存在特定联系,容易使相关公众混淆。
第十二条:人民法院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二)项的规定,认定商品或服务是否类似应当综合考虑相关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一般认识,可以参考《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和《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
第十三条:人民法院在根据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侵权人的赔偿责任时,可以根据权利人选择的计算方法计算赔偿数额。
第十四条: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商品单位利润的乘积计算;如果该商品单位利润无法查明,可以按照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计算。
第十五条: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可以根据权利人因侵权所造成商品销售减少量或侵权商品销售量与该注册商标商品的单位利润的乘积计算。
第十六条: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注册商标使用许可费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依职权适用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三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人民法院在适用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数额时,应当综合考虑侵权行为的性质、期间、后果,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商标的声誉及制止侵权行为的合理开支等因素。
当事人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就赔偿数额达成协议的,应当准许。
第十七条: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包括权利人或委托代理人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取证的合理费用。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将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律师费用计算在赔偿范围内。
第十八条: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商标注册人或利害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商标注册人或利害关系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注册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
第十九条: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经备案的,不影响该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注册商标的转让不影响转让前已经生效的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效力,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人民法院在审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中,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商标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判决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还可以作出罚款,收缴侵权商品、伪造的商标标识和主要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财物的民事制裁决定。罚款数额可以参照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确定。
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已经给予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民事制裁。
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依法作出认定。
认定驰名商标应当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进行。
当事人对曾经被行政主管机关或人民法院认定的驰名商标请求保护的,对方当事人对涉及的商标驰名不持异议,人民法院不再审查。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审查。
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2、人民法院在审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中,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条、商标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和案件具体情况,可以判决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还可以作出罚款,收缴侵权商品、伪造的商标标识和主要用于生产侵权商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财物的民事制裁决定。罚款数额可以参照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确定。
3、行政管理部门对同一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已经给予行政处罚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民事制裁。
对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