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2-05-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于需要强制拆除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行政机关应当进行公告,并限期要求当事人自行拆除。如果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且未进行拆除,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
在强制拆迁户数较多、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需要组织相应的力量来协助执行。通常情况下,会组织当地的公安警察、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多方面人员,共同配合完成工作。
在实施强制拆除之前,应当对被拆迁户进行先行告诫说服。拆迁人、拆迁主管部门、基层组织以及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被拆迁户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尽可能促使被拆迁人户权衡得失,转变思想,主动拆除房屋。对于确实无法说通的情况,才可以实施强制拆除。
在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涉及被拆迁房屋的相关事项。在强制拆除房屋之前,应当请公证人员到场,对被拆迁户的房屋、家具等财产状况进行录像、照相,并做好记录并登记在册。相关人员应当签名确认,以防在产生争议时提供备查。
在拆除房屋时,必须通知被拆迁户的家庭成员、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以及被拆迁人所在的单位负责人到场。需要逐一清点登记被拆迁户的财产,并由上述人员和强制拆迁工作人员签名确认后交给被拆迁人。如果被拆迁人不愿接收,可以集中统一保管或提存,但不能损坏或丢失。
需要注意被拆迁户的思想动态,并随时进行劝解。对于确实阻碍强制拆房、行为过激且情节严重的被拆迁户或其他人员,可以依法由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以确保各方人身安全。
虽然实施了强制拆迁并拆除了房屋,但并不等于矛盾得到解决。通常情况下,在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仍可能存在争议,甚至会引发拆迁人与拆迁主管部门、当地人民政府之间的争议。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继续跟踪并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对于被拆迁户提出的具有合理因素的要求,仍应予以重视和考虑。被拆迁人所在的基层组织和单位负责人应当对被拆迁人多加关心,深入细致地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帮助沟通思想,理顺情绪。拆迁主管部门应当继续召集拆迁人员和被拆迁人进行调解,以求达成一致。当被拆迁人上访时,有关部门应当了解情况,掌握法规和政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