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2-03-01
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如果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依照刑法规定应当不起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况下,可以释放犯罪嫌疑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法庭审判所必需的证据材料。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作出说明。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案件,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在一个月内完成,且最多只能进行两次补充侦查。如果人民检察院对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根据第一百七十七条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存在法律规定的情形,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解除侦查中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对于需要给予被不起诉人行政处罚、处分或者需要没收其违法所得的情况,人民检察院应当提出检察意见,并移送有关主管机关处理。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处理结果。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执行由公安机关负责。公安机关在接到执行逮捕的通知后,必须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执行逮捕的程序如下:
对于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逮捕证,并立即执行。
执行逮捕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在执行逮捕时,必须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证,并责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证上签名或按手印。如果被逮捕人拒绝在逮捕证上签字或按手印,应在逮捕证上注明。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提请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批准或决定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或作出逮捕决定的人民法院,在24小时内应进行讯问。如果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情况,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立即释放。被立即释放的人应当发给释放证明。除非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况,应在24小时内将逮捕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或所在单位。如果无法通知,应在案卷中注明原因。
如果逮捕行为发生在异地,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到异地执行逮捕时,应携带批准逮捕决定书及其副本、逮捕证、介绍信以及被逮捕人犯罪的主要材料等。被逮捕地的公安机关应当协助执行。
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将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