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法律知识

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1-12-27

 
202763
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回避理由、回避申请、回避决定、回避后果和复议。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需要回避的,可以向提出书面申请。关于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的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详细解答。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

回避理由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回避理由包括以下情况:

  1. 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与回避人为近亲属。
  2. 回避人与本案具有利害关系。
  3. 回避人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如果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审判人员有上述行为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回避申请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时,应当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并说明理由。如果回避事由是在案件开始审理后得知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除非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

回避决定

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办案人员回避的方式

办案人员回避的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自行回避

自行回避是指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在接受承办案件任务时或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与本案具有需要回避的情形时,主动提出不参加或不继续参加查办本案的请求。

申请回避

申请回避是指在查办案件中,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符合回避条件,但没有自行回避时,有关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回避。

指令回避

指令回避是指参加查办案件的人员符合回避条件,但本人没有提出自行回避的情况下,被调查人、检举控告人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也没有申请其回避时,由有回避决定权的机关或负责人直接作出决定,告知或责令其回避。

延伸阅读
  1. 民事诉讼调解与不调解的区别
  2.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是什么
  3. 两审终审制的基本内容
  4. 公开审判的内容有哪些
  5. 民事诉讼一审陪审团的人员资格是什么

刑事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刑事和解不再侦查吗
  2. 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怎样进行
  3. 嫌疑人朋友可否委托律师
  4. 父亲判刑会影响儿子政审吗
  5. 刑事犯罪是什么意思
  6. 刑事诉讼代理人可以是朋友吗
  7. 开庭后申请回避是否也可以呢
刑事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