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转让的概念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知识产权法规法律知识

知识产权转让的概念是什么

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0-07-21

 
192734
什么是转让?知识产权转让是指受让人对出让人的知识产权进行接收的法律行为。其中,知识产权的享有权利人享有者也由出让人变为受让人。

一、知识产权转让的概念知识产权转让,是指知识产权出让主体与知识产权受让主体,根据与知识产权转让有关的和双方签定的转让合同,将知识产权权利享有者由出让方转移给受让方的法律行为。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文所说的知识产权转让仅指合同转让,不包括因继承、继受等方式的转让。

二、知识产权的转让收益激发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通过产权交易所的交易平台,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不仅可以体现,而且出让方可以通过转让知识产权取得转让受益。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转让知识产权,将一定期限内的垄断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不仅能使知识产权权利人收回科研投入,而且还能获得超额的财产收益。我国现在已经加入wto,知识产权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等单位愿意在知识产权方面增加科研投入,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个趋势,也主要是看重了知识产权转让给权利人带来的好处。同时,在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的竞争则主要为经济竞争与智力竞争,智力竞争将会成为知识经济与知识社会的必然选择。通过知识产权转让,可以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变更又可以促进相互借鉴,从而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显然,这也是知识产权转让的一项自然价值。知识产权贸易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知识产权转让给企业甚至国家带来的巨大利益,所以它们的知识产权转让实践已经非常活跃,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转让机制。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实践中,也应该注重挖掘知识产权转让的潜在价值。

三、知识产权的价值知识产权转让尽管是一种以私权交易为内容的民事法律行为,但从知识产权管理的角度来看,却也同时包含诸多约束因素,这些约束规则能不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关键靠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因此,知识产权转让的价值分析,就不能不考虑到知识产权转让管理的角度。之所以需要知识产权管理,就是为了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保护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知识产权管理就不能不关注知识产权转让,以什么样的思路去管理知识产权转让行为,不仅关系到管理行为本身的评估,也牵涉到知识产权转让交易规则的运行。从广义的管理角度来看,知识产权管理不仅包括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也包括知识产权内部管理。

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分析知识产权转让的价值,可以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与单位内部管理机构提供一种新的管理思路。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既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也具有比较专业的法律性。同理,知识产权转让工作也包含诸多技术性、法律性较强的细节。于是,知识产权转让行政管理的着眼点应放于法治化管理上来。因此,在知识产权转让管理过程中,必须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尤其是针对知识产权转让的相关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当前,知识产权表现形式的创新程度越来越高,知识产权转让的交易实践越来越频繁而又复杂,所以,知识产权转让不仅可以促进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更新观念,而且还可以促进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

延伸阅读
  1. 合作协议
  2. 商标转让变更的法律意义
  3. 夫妻共同财产制度的规定
  4. 外商和外国法人
  5. 婚后共有财产的法律概念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热门知识

  1. 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其客体
  2. 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
  3.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4. 如何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法律途径与协商解决
  5. 浙江金华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恶意注册域名侵犯驰名商标,被告应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6.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差异
  7. 理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作用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