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3-01
著作权法对于判断作品是否属于法律上的雷同或高度相似,需要进行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步,判断被侵权内容是否属于表达。根据著作权法的“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如果被诉内容是抽象的思想,则不属于作品范畴,也不需要比对是否构成雷同或相似。
第二步,判断雷同或高度相似的部分是否构成作品的独创性部分。如果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只是一般事实或信息,则不能视为著作权法上的高度相似。
认定高度相似商品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商标外观。即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观察两个商标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的视觉形象,看是否能引起误认或混淆。
2、商标读音。从听觉出发,判断两个商标是否因读音近似而导致混淆。
3、商标含义。分析两个商标是否含义相同或近似,并导致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
作品的构成要件在《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
1、限定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
2、作品应当具有独创性。
3、应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
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是否构成作品主要集中在作品的独创性和能否以有形形式复制的认定上。最高法认为:“只有具备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才是著作权法给予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独创性的认定标准,但可以从著作权法的设立目的来确定。著作权法设立的目的是激励创作,促进科学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并平衡创造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之间的利益。
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应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这是因为著作权法保护的是作品的表达而非思想,必须将思想通过一定形式表达出来才能被公众感知。有形形式便于作品的再现与传播,对作品的保护有意义。以有形形式复制应理解为作品具有可固定性,即作品不需要被固定到某个介质上,而是具有可固定性。这样的理解更符合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
《中国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了作品的形式,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计算机软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