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需要做商业秘密的鉴定,流程如何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 > 商业秘密法律知识

什么时候需要做商业秘密的鉴定,流程如何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6-13

 
192455
不管是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首先要对行为客体商业秘密进行鉴定。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商业秘密的鉴定,流程如何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用。

商业秘密鉴定的时机及流程

一、商业秘密鉴定的时机

商业秘密的认定是一个法律问题,需要法官通过证据审查、运用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来判断和确认具体商业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因此,商业秘密的认定权属于法官,而不是其他机构和个人。然而,在认定商业秘密的过程中,涉及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法律问题。由于商业秘密产生和运用于专业领域,往往涉及大量专门性技术和事实问题,超出了法官法律知识的范围。为了确保司法判断的公正和正确,借助司法鉴定获得专门机构的鉴定意见是必要的。

二、鉴定流程

在进行商业秘密鉴定之前,必须合法提取鉴定材料。因此,在进行商业秘密鉴定时,特别要注意鉴定材料的提取方式、来源的合法性以及提取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如果鉴定材料的提取不合法或存在混淆,将必然影响商业秘密鉴定意见的可信度。因此,这样的商业秘密鉴定意见不应被采纳。目前,我国对包括商业秘密在内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的管理有相应规定。商业秘密的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根据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确认并公告的机构来进行商业秘密鉴定,人民法院编制的鉴定机构名册不能作为确定机构资格的依据。尽管司法行政部门公告的鉴定机构名册并不具有合法性依据,但在实践中,基于案件审理的实际需要,人民法院仍然会在鉴定名册中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这种做法的前提是找不到适合案件鉴定需要的鉴定机构,然而对这一前提的判断具有相当的主观性。因此,当这些机构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鉴定结论时,人们对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和可采性会产生质疑。问题并不止于此,即便鉴定机构得以确定,商业秘密司法鉴定中更重要的是鉴定人员的选择。如前所述,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成立与否取决于相关领域的人员是否普遍知悉或容易获得。虽然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具备法定的资质,但由于商业秘密司法鉴定的特殊目的和要求,具备鉴定资质的人未必具备与案件鉴定需要相匹配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即鉴定人员具备鉴定资质却缺乏鉴定能力。实际上,由于专家搜索困难、鉴定期限和经费等原因,鉴定机构很少聘请外部专家进行咨询。此外,根据《司法鉴定通则》,外部专家并非鉴定人员,不对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对外部专家的拘束力有限。目前的体制很大程度上导致商业秘密鉴定结论的权威性问题。
延伸阅读
  1. 对员工竞业限制是否得签订合同
  2. 竞业禁止协议是否属于劳动合同的一种
  3. 商业秘密的特征有哪些以及构成要件有哪些
  4. 调查债务人信息违法吗
  5. 竞业禁止有效的情况有哪些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热门知识

  1. 发明实质审查的生效公示
  2. 工商登记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是什么
  3. 特许经营与直营连锁的区别是什么
  4. 传统知识产权包括哪些
  5. 域名属于知识产权吗
  6. 网络音频算侵权吗
  7. 一般原产地证co是什么
其它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