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8-26
根据商标法规定,当商标侵权引发纠纷时,当事人应首先协商解决。
如果协商不成或当事人不愿协商,商标注册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请求处理。
如果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应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如果选择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如果认定侵权行为成立,将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
如果当事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侵权人在期限内不起诉且不履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过程中,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对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商标法》第45条规定,如果对方恶意抢注商标,在商标注册之日起五年内,作为在先权利人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宣告商标无效。如果是驰名商标,则不受时间的限制。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构成商标侵权行为。同一种商品指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类似的商品指在功能、用途、原料、销售渠道、消费对象、生产经营者等方面容易导致消费者难以辨别其来源的商品。相同商标指在视觉上无差别或差别甚微的商标,近似商标指整体比较不易辨别,容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的商标。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构成商标侵权行为。销售者不应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否则构成商标侵权行为。然而,要求每个经销商弄清成千上万种商品的商标使用情况并不容易,因此在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规定时应考虑实际情况。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这些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构成商标侵权行为。商标标识作为区分商品来源的标志,是商标的有形载体。商标标识包括带有商标的包装物、标签、封签、说明书、合格证等物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这些商标标识的行为即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商标的商品投入市场,构成商标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行为是在经营行为中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而更换商标后再投入市场。
对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也构成商标侵权行为。这一条款概括了前述四种情况无法包含的其他商标侵权行为,强调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最基本的特征,即给他人的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因此,造成损害与否成为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