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5-02-11
为了保护注册商标权益,可以向侵权人发送警告函。这种方式通常能够对侵权人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以最低的成本阻止侵权行为的继续。
商标注册后,商标权人应积极在相关国家或地区进行海关备案,以阻止侵权产品的流入和流出。通过海关备案,可以有效借助海关监督的力量,减少跨国侵权行为。
国外商标维权通常通过司法途径实现,即基于注册商标专用权,直接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尽管成本较高,但这是打击侵权行为保护力度最强的方式。在打官司时,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商标权人在平时就应该注意搜集商标在各国的使用证据,如合同、提单、销售票据等。这些证据必须包含涉案商标的商标图样和商标权利人的名称,并且商品或服务必须是注册商标指定保护的范围内。
根据《商标法》第六十条规定,当出现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引起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如果不愿意协商或协商不成,商标注册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侵权行为成立时,可以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对于违法经营额超过五万元的,可以处以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对于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以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五年内实施两次以上商标侵权行为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从重处罚。对于销售不知道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止销售。对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经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后,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严格来说,中国大陆注册的商标只在中国大陆受到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包括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都有独立的商标注册制度,需要在当地官方机构进行商标确权。因此,对于在国外进行商标维权,需要先在当地官方机构申请商标注册并获得商标专用权,然后才能启动维权程序。
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的商标注册保护制度。这意味着,在当前全球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内企业如果想要充分保护商标权益,应积极在重点市场国家或地区注册商标,以便获得各国官方对商标权的承认和保护。
当然,也有品牌权人提到其品牌具有较高知名度,可以不注册商标,但需要通过举证证明商标在先使用权及知名度,以便让官方承认其商标权。中国的大量案例,如“狗不理包子”,证明了事后举证争取商标权往往意味着在司法维权程序中时间和费用上的高额成本。相对于事前防御措施,事后争取商标权是一种费时费力且难以成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