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8
根据财产损害赔偿的标准,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 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或者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赔偿。
对于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权的罚款、罚金、追缴、没收财产的行为,或者对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行为,应当返还财产作为最合适的赔偿方式。
2. 查封、扣押、冻结财产造成的赔偿。
对于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应当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并恢复财产原状。如果无法恢复原状,国家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金额应根据损失程度确定。
3. 财产已经拍卖的赔偿。
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财产实施违法强制措施后,若财产已经被拍卖,原物已不存在或已归他人所有,无法恢复原状,应当给予金钱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金额应为拍卖所得价款。
4. 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的损害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当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造成损害时,应当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是指企业、商店、公民等在停产停业期间为维持生存所需的基本开支,如水电费、房屋租金、职工基本工资等。其中,职工基本工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劳保工资平均数计算。然而,不赔偿法人或组织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获得的利益,并且不赔偿停产停业期间的所有开支,只赔偿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并且该赔偿只是损失的一部分。
5. 财产权其他损害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对于财产权受到损害的情况,应当根据直接损失进行赔偿。直接损失是指因非法侵害导致现有财产减少或消失。此外,除了直接损失外,预期利益和间接损失都属于相对人未实际获得的利益,无法排除意外情况的风险。
依据《侵权责任法》:
第十九条:对于侵害他人财产的行为,应根据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其他方式计算财产损失。
第二十条:对于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情况,应根据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进行赔偿;若被侵权人的损失难以确定,而侵权人因此获得利益,应按照其获得的利益进行赔偿;若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对赔偿数额无法达成一致,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赔偿数额。
第二十一条:当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时,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二十二条:当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导致被侵权人严重精神损害时,被侵权人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