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04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构成医疗事故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首先,医疗事故的主体必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指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医务人员指合法获得执业资格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生、护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
其次,主体行为必须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
第三,主观上存在过失,并且导致患者人身损害。主观上的过失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预见或已经预见到可能对患者造成损害的行为,但出于轻信或忽视而导致损害结果的发生。
第四,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仅有过失的医疗行为而没有相应的损害后果,或者仅有损害后果而医疗行为没有过失,都不能被认定为医疗事故。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企事业法人或机构中的医疗卫生、预防保健、医学美容等领域,一方或多方当事人认为另一方或多方在提供医疗服务或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时存在过失,导致实际损害后果,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医疗纠纷的特点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对争议事实的认识不同,相互争执,各执己见。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