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3-12-25
根据第一百二十四条的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将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未造成严重后果,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过失犯罪的处罚则相应减轻,情节较轻的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在构成本罪时,需要满足以下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与通讯相联系的公共安全。具体来说,犯罪行为必须针对正在使用中的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如广播电台、电视、电报、电话等通讯设备。这些设备的破坏必须直接导致广播、电视和电信联络的中断,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如果破坏或盗窃的是非直接用于广播、电视、电信的设备,如办公设备、生活设施等,只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不会直接影响通讯的正常进行,不构成本罪。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才负刑事责任。因此,构成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只有过失行为,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后果不严重,就不构成本罪。
本罪的主体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从事广播、电视通讯业务的人员。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行为人对其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未能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严重后果。如果行为人对其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既非出于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两罪的对象都是正在使用中的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侵犯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但是两罪在犯罪构成上有明显区别。
首先,在主观方面不同。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积极追求或放任上述设施被破坏的危害结果;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过失犯罪,行为人既不希望也不放任上述设施被损坏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
其次,在犯罪构成的要求上不同。故意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不以造成严重后果为构成要件;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则以造成严重后果为构成要件。
两者侵犯的对象相同,都是正在使用中的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在主观上都是出于过失,并且都以造成严重后果为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但是,两者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主体不同。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普通公民;而广播电视、公用电信部门职工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广播电视、公用电信部门的职工。
其次,客体不同。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侵犯的是传播、通讯方面的公共安全;而广播电视、公用电信部门职工重大责任事故罪侵犯的是广播电视、公用电信部门的作业安全。
另外,客观方面也不同。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过失犯罪,与从事传播、通讯作业活动无关;而广播电视、公用电信部门职工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在传播、通讯作业活动过程中,由于不服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规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事故。
因此,对于上述部门职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业务过失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应定性为广播电视、公用电信部门职工重大责任事故罪,而不是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两者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主观上都是出于过失,客观上都有过失损坏的行为,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但是,两者侵犯的对象不同。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侵犯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而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侵犯的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燃气或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