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请律师是否有用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03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相关法律知识科普】从古至今,都存在着很多的冤案。一般情况下,有些案件是很难再翻案的。不过,目前针对一些不符合事实,判错的案件也是有一些相关的处理办法的。而相关负责人自然就是要追究责任的,手心律师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了解。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律师的角色和作用
构成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要素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从事民事和行政审判活动的审判人员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进行枉法裁判的严重行为。该罪的主体是从事民事和行政审判活动的审判人员。行为上,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在民事和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裁判的行为。这里的违背事实和法律指的是不忠于事实真相和不遵守法律规定。民事审判包括民事案件、海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审判,而行政审判则是指行政案件的审判。裁判行为包括判决、裁定和决定。枉法裁判指的是对胜诉方作出败诉判决,或对败诉方作出胜诉判决等。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责任形式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在民事和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进行枉法裁判的行为属于主观故意。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量刑标准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量刑标准是情节严重。根据《立案标准》的规定,情节严重是指具备以下情节之一:
- 枉法裁判导致公民或法人、其他组织财产重大损失;
- 枉法裁判导致当事人及其亲属自杀、伤残或精神失常;
- 伪造相关材料、证据制造假案进行枉法裁判;
- 串通当事人制造伪证、毁灭证据或篡改庭审笔录进行枉法裁判;
- 其他具有严重情节的情形。
相关法律条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9条第2款规定,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裁判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以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31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后,应当向以下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追偿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一)在处理案件中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对于有上述情形的责任人员,有关机关应当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32条规定,法官不得有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刑讯逼供、隐瞒证据或伪造证据、泄露国家秘密或审判工作秘密、滥用职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拖延办案贻误工作、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等违法乱纪的行为。第33条规定,法官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34条规定,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受撤职处分的,同时降低工资和等级。
总之,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对于从事民事和行政审判活动的审判人员来说,遵守事实和法律,公正裁判是其职责所在。律师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方式,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