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当庭翻供会发生怎样的结果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3-10-18
在法庭审理中,有很多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情况,出现这样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呢?公安机关会不会重新侦查?法庭重新审理呢?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被告人当庭翻供会发生怎样的结果的相关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被告人当庭翻供的结果及其影响
引发的结果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当庭翻供会引发以下两种结果:1. 不再认定为自首、坦白等法定从轻处罚的事由。2. 共同犯罪中部分被告人不认罪的,审理程序将由简易程序更改为普通程序。如果法院认为被告人翻供存在串供等嫌疑,法院可能决定将正在取保候审的被告人逮捕,并变更强制措施。
对审判结果的影响
被告人在法庭上翻供,并不一定会影响审判结果。如果侦查机关的证据已经非常完善,被告人的翻供只会为自己带来不利——丧失了“认罪态度良好”这一从轻处罚的事由。可以说在刑事案件中,如果证据确凿或者被告人在侦查过程中一直有供述,而在法庭上突然翻供,法院通常不会理会和采信。如果被告人的供词是该案的关键证据,而被告人翻供了,法院会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待补充侦查完毕后再开庭审理。
司法人员的担忧
通常,司法人员不希望被告人当庭翻供。侦查人员担心被告人翻供会引发麻烦,导致案件无法顺利进行,同时还可能因为违法取证行为而被追究责任。公诉人担心被告人翻供被法庭采信,自己将承担审查不严的责任。法官担心被告人翻供会使案件复杂化,增加庭审的难度。特别是对于那些重大、敏感且经过“协调”的案件,虽然没有明确的结论性决定,不是最终定案,但协调意见的倾向性对于有经验的法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法官面前出现了法律和“意见”两种标准,法律必须执行,而“意见”也要照办。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法官就陷入了困境。此外,被告人当庭翻供的案件很难迅速结束。如果翻供被法庭否定,被告人将被定罪并判刑,而被告人可能会对此提出上诉。如果翻供被法庭采信,被告人将被无罪释放,而被害人一方可能会不满,提出申诉或上访是不可避免的。一旦上访,就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加麻烦。
制度上的问题
司法人员担心被告人翻供,还有制度上的因素。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告人的供述作为证据之一,要求被告人证明自己的无罪。法律没有规定被告人有沉默权,也没有规定作为判决依据的被告人供述必须经过控辩双方的质证和被告人当庭陈述。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中或多或少存在对口供的偏好,他们倾向于通过口供来“突破”案件,而没有口供的情况下,他们总是感到不踏实。然而,口供既能为定案提供依据,也可能成为误判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