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处缓刑后羁押的能否取保候审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1-22
判处缓刑的罪犯不需要在监狱里待着,而是可以在外如常生活,有些缓刑犯却没有安分守己,反而在缓刑期间重新犯罪,结果证据确凿被相关单位重新羁押,羁押之后又想要取保,判处缓刑后羁押的能否取保候审呢?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下面意见。
判处缓刑后羁押的能否取保候审
不得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况
根据相关规定,对于以下情况,一般不得适用取保候审:1. 对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2. 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不得取保候审。3. 以自伤、自残方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4.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撤销缓刑的情况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根据《刑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被判处缓刑是否需要入狱
缓刑的定义
缓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特定的考察机构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缓刑考验期限
缓刑考验期限应当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提出上诉、抗诉的一审判决的法定上诉、抗诉期满的第2天;另一种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确定之日。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限,因为羁押期限可以折抵刑期,但缓刑考验期限不是刑期。
关押与取保候审
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一审宣判后,已无需再予关押。如果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犯罪分子仍然被羁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并通知相关公安机关。待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公安机关依法将犯罪分子交付其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