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10-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如果信用卡犯罪行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被告人有可能被免除刑事责任并取保候审。
如果信用卡犯罪行为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被告人有可能被免除刑事责任并取保候审。
如果信用卡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是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的妇女,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险,被告人有可能被免除刑事责任并取保候审。
如果被告人的羁押期限已经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被告人有可能被免除刑事责任并取保候审。
需要注意的是,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不代表最终的刑事判决。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仍需接受法院的审判,有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坐牢。然而,一般来说,能够取保候审的案件,社会危害性较低,被告人有较大的希望获得缓刑或免于刑事处罚。因此,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告人及其家属应当配合律师的意见,争取抓住一些有利于量刑的机会。
对于信用卡诈骗金额达到8万元的情况,如果构成相应的信用卡诈骗罪,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那么当事人当然可以被取保候审。
要判断当事人透支行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如果持卡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持续还款行为且信用良好,但因失业、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不可抗力导致短期经济状况严重恶化,无力还款,并未继续透支,且能够提供证明其当时经济状况的合理线索的,不应当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做无罪辩护。
如果有证据证明持卡人对欠款数额或还款方式存在合理异议,无拒不归还欠款的意思表示,与发卡银行之间保持正常、畅通联系,积极与发卡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的,不应当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做无罪辩护。
如果登记持卡人将信用卡借与他人使用,并与使用人约定由使用人偿还信用卡欠款,登记持卡人已尽及时通知使用人银行催收情况的义务的,不应当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应做无罪辩护。但如果登记持卡人与使用人共谋或明知使用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则除外。
可以通过审查持卡人的其他情况来证明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