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被传唤期间的权利详解
点击数:49 更新时间:2023-10-23
我们知道国家法律是有规定公安机关是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传唤的,但是很多时候犯罪嫌疑人在异地,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犯罪嫌疑人在异地的传唤程序
一、传唤的条件和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在进行传唤时,必须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口头传唤,但必须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的时间限制为十二小时,特殊情况下(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时间限制可以延长至二十四小时。在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同时,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二、异地传唤的具体操作
根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可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犯罪嫌疑人到所在市、县内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同时,根据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异地执行传唤的执行人员应当持有《传唤通知书》、《拘传证》、办案协作函件的工作证件,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有义务协助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为了保证传唤的顺利进行,公安部在2009年10月28日印发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二十四章第4条第3款中进一步细化了异地执行传唤、拘传的要求。执行人员在传唤、拘传过程中,应当持有《传唤通知书》、《拘传证》、《办案协作函》和工作证件,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有义务协助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公安机关办案场所进行讯问。
三、异地传唤的操作规范
为了规范异地传唤的操作,需要明确一些事项。首先,禁止将居住在外地的犯罪嫌疑人传唤至办案公安机关所在地进行讯问。然而,并不禁止办案公安机关民警持有《传唤通知书》、《拘传证》、《办案协作函》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在协作地公安机关协助下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公安机关办案场所进行讯问。其次,在取保候审期间,对案件的侦查不得中断,至少每三个月要进行一次调查。有时,为了方便,办案民警可能会直接电话通知嫌疑人从外地来到办案公安机关,而在作笔录时则会写成:今天我路过这里,主动来公安机关把我的情况反映一下。如果外地嫌疑人无法联系上或者未向所在地派出所请假外出,民警可能会考虑对保证人罚款或者没收保证金。在这种情况下,办案民警应当直接找到嫌疑人的家属,了解嫌疑人未经所在地公安机关准许擅自离开外出的情况。此外,还需要嫌疑人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未经准许擅自离开本市、县的证明,才能构成没收保证金的依据。然而,仅凭这些材料,可能会让人觉得办案民警是为了没收而没收,而没有体现出办案单位对嫌疑人继续侦查的内容。在取保候审期间,除了对其他涉案线索进行查证外,对嫌疑人本人的讯问调查也是必要的。有时,办案民警可能暂时没有新线索可查,此时直接对嫌疑人本人进行讯问也是确保嫌疑人及时在案的一种手段。
四、传唤通知书的填写
在办案实践中,对于异地传唤嫌疑人,由于无法确定嫌疑人到案的具体时间,传唤通知书的到案时间填写存在疑问。因此,在向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呈请批准后,办案民警可以事先开出到案时间留有空白的《传唤通知书》,在嫌疑人住处向嫌疑人送达后再详细填写,并在嫌疑人住处公安机关对嫌疑人依法传唤、讯问。在实行公安网上办公的地方,办案民警还可以通过网上办理传唤呈请手续,在嫌疑人住处公安机关的协助下,通过电脑直接打印传唤文书,向嫌疑人送达,并进行传唤、讯问。对于嫌疑人未经执行地公安机关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情况,办案地公安机关也有纠正教育的义务。
五、嫌疑人联系困难的情况
在案件侦查的需要下,如果嫌疑人不方便联系,仍然需要履行传唤程序。在向嫌疑人家属询问嫌疑人去向和联系方式后,如果确实需要向嫌疑人询问,可以根据案情到嫌疑人当前住地进行传唤,或者电话联系嫌疑人,在其回家后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如果嫌疑人家属拒不提供嫌疑人当前联系方式和去向,民警可以直接向嫌疑人家属送达《传唤通知书》,但应给嫌疑人留有必要的回居住地接受传唤的期限,以明确对嫌疑人违反规定的程度,决定对其处罚的幅度。对于有保证人的情况,办案民警还应加强对保证人的教育,督促其加强对嫌疑人的监督,并根据嫌疑人违反规定和保证人的保证履行情况,决定如何处理保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