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12-2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通过欺骗取得的合同是无效的。具体而言,当事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该合同。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应当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对于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财产,应当进行折价补偿。此外,有过错的一方还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如果双方都有过错,那么各自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的规定,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如果主合同无效,那么担保合同也是无效的。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为了进一步明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在担保合同无效后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七条和第八条作出了明确规定。根据第七条的规定,如果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情况下,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债权人和担保人有过错,那么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二分之一。
根据第八条的规定,如果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情况下,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担保人有过错,那么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
综上所述,根据《物权法》、《担保法》、《担保法司法解释》的规定,主合同无效将导致从合同的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