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12-27
根据《合同法》规定,甲方提供虚假的合同给乙方的情况下,该合同是无效的。无效的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乙方可以不履行该合同。
(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表面上是合法的,通过订立、成立、履行合同使自己的行为合法化;
另一方面,行为人的行为本质上是非法的,破坏了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使相对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合同欺诈行为的二重性使得欺诈成就的合同在法律上存在矛盾,从而成为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一种典型违法行为。
合同欺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合同欺诈包括两种情况,即民事欺诈和刑事意义上的欺诈。在认识上,人们容易混淆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犯罪。
合同民事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或误导对方基于此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以达到欺诈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生效。根据该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以下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效的:
(一)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实;
(三)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根据该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