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10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在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因此,对于自然人借款的情况,如果贷款未到账,合同是未生效的。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在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存在借条或借款合同的情况下,当借款人不还钱时,出借人应该到借款人住所地法院或合同履行地进行起诉。
“住所地”通常是指借款人的户籍地或经常居住满一年的地方。而“合同履行地”通常是指双方交钱的地方。
然而,在实践中,出借人要起诉借款人时,往往会被要求到借款人住所地法院起诉。这给借款人追债索偿带来了极大困难,尤其是当双方离得很远时,前往起诉索偿的车马费可能比借款金额还要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的规定,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因此,在涉及借款是否出借的争议上,以借款人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在涉及借款及利息是否归还的争议上,应以出借人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