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5-01-06
致某某人民法院:
申请人:(名称)
年月日
在实践中,子女对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这一说法毫无根据。老人为家庭作出了一辈子的贡献,在他们年老体衰时,他们理应得到子女在精神上的尊敬和生活上的照顾,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律的必然要求。作为一项法定义务,赡养老人的义务不得免除,以“分家析产”作为赡养老人的条件是不能得到法律上的承认的。
有些子女在幼年时,他们的父母因无经济能力或其他客观原因无法对子女尽抚养教育的义务,这些子女成年后以此为由拒不赡养老人,这也是不正确的。婚姻法为父母子女间规定了互相抚养的对等的权利义务,并不是说这两个权利是必须对应的。子女也不能将父母履行了抚养教育义务作为自己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前提。而且,父母因客观困难而不能扶养子女时,他们在主观上并没有过错,只要条件许可,他们还是会尽力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因此,子女不能以此为由解除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不存在血缘联系,他们之间的民事责任不是天然产生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婚姻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歧视。”第2款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扶养教育的继子女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父母在扶养间的权利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可见,形成抚育关系的继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与生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完全相同。
父母在抚养子女的过程中,他们的一些错误行为曾给子女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子女成年后,根据这一原因不愿意赡养父母。对于这些子女,应进行教育,即使父母有过错,也不能作为免除赡养义务的原因。子女应当赡养需要赡养的父母。但是,如果父母对子女犯有严重伤害子女感情和身心健康的罪行,原则上丧失要求被害子女赡养的权利。这些情形包括:父母犯有杀害子女的罪行,父亲奸污女儿,以及父母犯虐待、遗弃子女罪。由于父母这些重大过错,事实上已经彻底割裂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这违背了父母子女关系的人伦道德要求。虽然我国法律没有关于亲权的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认为这些行为足以构成父母丧失要求被害子女赡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