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是怎样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夫妻财产 > 夫妻财产协议法律知识

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是怎样的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5-02-10

 
164997
夫妻财产约定是有夫妻双方自行约定的,将来如果有财产分割纠纷可以以此作为一种法律文件来确定财产的归属权。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

对内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内效力主要指该约定对婚姻关系当事人的拘束力。这种拘束力体现了合同相对性原则,其基本效力在于夫妻财产约定的成立和生效。一旦夫妻财产约定生效,配偶和继承人之间产生了财产约定的物权效力,婚姻关系当事人双方受此物权效力约束。如果需要变更或撤销约定,必须经过婚姻当事人双方的同意,一方不能单方面地变更或撤销。

对外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的对外效力是指该约定是否能够对抗第三人。如果承认其对外效力,就可以根据约定对抗第三人;如果不承认其对外效力,就不能根据约定对抗第三人。例如,夫妻约定了分别财产制度。当夫妻一方与他人进行民事行为并产生对外效力时,只有其个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没有对外效力,仍然需要夫妻共同财产承担民事责任。

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都规定了登记具有对外效力的原则。未经登记的约定不具有对外效力。最高人民法院在《财产分割意见》中规定了“对规避法律的约定无效”,即规避法律的夫妻财产约定具有对外效力,而规避法律的夫妻财产约定没有对外效力。这个规定从原则上是正确的。在司法实践中,婚姻关系当事人为了逃避债务,采取夫妻财产约定的方式办理离婚手续,规避了法律,损害了合法债权人的利益。这种情况下,约定是无效的。然而,仅仅根据规避法律的标准来确定夫妻财产约定是否具有对外效力是不够的,也是不充分的。

根据我国2001年《婚姻法》的规定,夫妻财产约定对第三人产生效力的条件是第三人知道该约定。只有第三人知道约定,约定才能对第三人产生对抗效力。否则,夫妻财产约定只在婚姻内部产生效力,不对第三人产生效力。这对于夫妻一方独立地与第三人进行经济交往是不利的。借鉴外国经验,通过公示方式进行登记可以有效地防止规避法律的行为,更有利于保护夫妻约定财产进行民事活动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婚姻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应规定夫妻财产约定经登记者方产生对外效力,未经合法登记者不产生对外效力,以完善我国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度。

延伸阅读
  1. 离婚财产的处理原则
  2. 夫妻分居期间债务处理的法律规定
  3. 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定义
  4. 涉外婚姻财产的界定问题
  5. 婚前房屋是否算作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解析

夫妻财产热门知识

  1. 拥有抚养权能否争取对方资产
  2. 婚外情对离婚财产的影响及分割原则
  3. 婚前财产协议的法律效力有效吗
  4. 自己写的婚前财产协议有效吗
  5. 离婚时个人财产怎么写协议有效
  6. 婚前个人财产离婚如何处理
  7. 婚后如何买房属于自己
夫妻财产知识导航

婚姻家庭解决方案

  1.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2. 军人无重大过错时的离婚
  3. 父母共同出资,产权登记一方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
  4. 离婚时如何分割有限责任公司的出资财产
  5. 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离婚时如何分割
  6. 离婚时如何分割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7. 协议离婚后,对财产分割有异议的可以起诉

婚姻家庭合同下载

  1. 婚后财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夫妻婚内财产协议范本
  3. 夫妻一方违反忠诚协议的婚前财产协议范本
  4.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