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0-2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离婚案件中的财产纠纷变得越来越复杂。家庭收入不再仅仅是工资收入,还包括股权、经营权和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收益。财产的种类和争议金额也与过去不同。有的离婚案件中,夫妻财产数额达到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夫妻感情破裂后,对财产的争执往往非常激烈。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离婚案件中的当事人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
现在,很多夫妻为了避免在法庭上产生争执,愿意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然而,有些人在登记离婚后,并不主动履行离婚协议,或者在拿到离婚证后反悔不愿意按照协议进行财产分割。
对于这种情况,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在婚姻登记机关达成的协议,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般情况下,法院会认定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并要求双方履行协议。然而,如果一方在离婚后的一年内反悔并要求重新分割财产,法院只有在没有发现欺诈或胁迫行为的情况下才会受理诉讼请求。因此,当事人在登记离婚时,应该三思而后行,避免一时冲动而签署不利于自己的协议。
在离婚协议中,夫妻双方可能约定由一方承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然而,当债权人向承担债务的一方主张债权时,该方可能声称自己没有偿还能力。
根据司法解释,离婚协议或法院的离婚判决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但不能对抗其他债权人。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因此,无论离婚协议如何约定或法院如何判决,对财产分割的处理只对夫妻内部具有约束力。债权人有权要求夫妻任何一方进行债务清偿。
离婚双方对房屋归属的争执非常常见。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取得的房屋,即使产权证书只办在一方名下,仍然属于夫妻共有。除非双方已经有其他约定,否则应将房屋视为夫妻共同财产。
对于单位福利分房,如果离婚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以进行市价评估后由双方竞价取得。而对于父母购买的房屋,如果没有事先明确是否赠与夫妻双方,可能会引发纠纷。因此,最好在购房之前就明确房屋的所有权归属,以免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