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4-09-20
征地拆迁涉及的法律法规相当繁杂,其中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关于征地批准文件的有效期问题,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是由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制定了相关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于2004年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第(十九)条,其中规定:“严禁闲置土地。农用地转用批准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批准文件自动失效……”
国土资源部于2004年发布了《关于完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7号)第(十四)条,其中规定:“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批准文件有效期两年。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收经依法批准后,市、县两年内未用地或未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有关批准文件自动失效……”
此外,国土资源部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6号),其中规定:“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自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实施方案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该部分土地的农用地转用失效,并应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国家征收土地时,应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并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时,应进行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调查,并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至少公告三十天,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如果大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办理补偿登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测算并落实相关费用,与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签订补偿、安置等协议。如果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应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
1. 建设项目依法经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
2. 建设单位向市、县政府地政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
3. 市、县政府地政部门审查后拟订征用土地等方案。
4. 经市、县政府同意后逐级上报。
5. 征用土地等方案依法由国务院或省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