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2-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土地预公告是县级或者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的一项法定程序。征收土地预公告的目的是向公众公示征地范围、征地面积、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和征地用途等相关信息。征收土地预公告的发布并不要求拆迁户签字。
征地预公告发出后,县级或者市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征求被征地村委会和村民的意见。如果村民对征地有异议,可以在征询意见表中反馈。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确保被拆迁户的参与权。如果村民有不同的意见,市县级国土部门应该记录并及时协调解决,并告知村民有权要求听证,并依法组织听证。这些程序完成后,市县级国土部门应将村民的意见和听证情况记录在案,作为后期报批的必备材料。
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组织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对土地征收范围内的四至边界、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地上附着物的种类和数量、规格进行实地调查。然后由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与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共同签字确认。土地登记调查表是村民进行财产确认的程序,其登记内容将作为补偿的依据,因此如果有错误的相关内容,绝不能签字。
完成以上程序后,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相关材料上报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审批。国务院或省级政府批准后,将出具征地批文并下发给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后者要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告。征地公告的内容应包括:
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在征地公告下发之日起45日内,以村为单位,制定征地补偿方案并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内容应包括: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后,如果村委会、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对其有异议,或要求举行听证会,应在公告张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县级或市级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提出。国土资源部门应仔细研究,对于提出听证会要求的,应当举行听证。如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实需要修改,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进行修改。
征收必须出于公共利益需要的目的。这意味着征收土地必须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征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这意味着征收必须在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下进行,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
征收必须实现予以公平补偿。这意味着征收必须确保被征地权益人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以保障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