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2-07
棚户区改造工程在进行时,必须尊重群众意愿,禁止强拆强迁。各地区、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棚户区改造的领导,省级政府是责任主体,需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市县和有关部门。此外,还应优化棚户区改造规划布局,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等,同时要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在进行棚户区改造时,必须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规定,办好这项工作。
在进行棚户区改造时,应遵循国务院第590号令的规定,并充分了解《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依法加强对建设活动的监督管理,对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要依法处理。
在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之前,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行调查、认定和处理。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应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应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一旦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如果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无法达成补偿协议,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情况下,房屋征收部门应向市、县级人民政府报请作出补偿决定,并在征收范围内公告该决定。补偿决定应公平,并包括补偿协议中的相关事项。如果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在实施房屋征收时,应先进行补偿,然后进行搬迁。市、县级人民政府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后,应给予被征收人补偿,并要求被征收人在补偿协议约定或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非法手段,如暴力、威胁或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方式,强迫被征收人搬迁。建设单位不得参与搬迁活动。
如果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并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不搬迁,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申请书应附有补偿金额、专户存储账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相关材料。
对于采取暴力、威胁或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如果构成犯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应依法给予处分;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对于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依法进行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如果构成犯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应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违反《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的行为,有权向有关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有关人民政府、房屋征收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及时核实、处理。监察机关应加强对参与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政府和有关部门或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