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3-12-21
土地入股模式是指土地权利人与投资者共同组成一个公司或经济实体,将土地使用权和投资资金结合起来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模式可以通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来管理社员的私有土地。根据土地的产量和质量评定,将社员入社的土地划分为若干股份,作为交纳股份基金和获得土地分红的依据。土地入股并不改变土地私有制,但已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为进一步过渡到土地公有制奠定了基础。
过去的土地流转中,开发企业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获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常采用一次性货币补偿的方式向农民支付。然而,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对农民生存发展权的买断和透支,不符合农民的长远利益。对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基础,也是他们生活方式的核心。通过土地流转,开发商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但这也意味着农民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规律的脱离。如果农民没有良好的投资和理财能力,只满足于消磨时间,最终可能导致财产的耗尽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土地入股模式使农民成为“产业股东”,在双方都能获得利益的情况下实现“双赢”。这种模式既维护了开发企业的利益,避免了农地短期流转对开发企业投资热情的影响,同时农民成为股东,更容易与开发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规模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土地入股模式也确保了当地农民的长远利益。首先,尽管土地流转了,但农村原有的以土地和乡村文化为核心的社会关系并未破裂,农民仍然能在家门口种植自己的土地,同时赚取公司的收益。其次,农民每年按股份分红,为其提供了长期生计的保障。最重要的是,拿土地入股的农民组织化程度得到了加强,他们可以选举股东代表,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入开发企业的董事会,行使股东权利,履行监管农民收益兑付的职能。
土地入股模式不仅适用于农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土地流转,对于城镇化进程中征用农民土地进行公共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城镇化离不开对失地农民利益的保护,这也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