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2-15
如果企业与侵权人之间事先签订了商业秘密保护合同,并在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企业可以根据《仲裁法》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商业秘密纠纷。
对于因商业秘密引起的纠纷或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如果在合同期限内未经允许跳槽并带走商业秘密,侵犯了企业的利益,企业可以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必须经过的程序。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的规定,经营者以及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将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企业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为十万元至一百万元;情节严重的,罚款金额为五十万元至五百万元。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企业的商业秘密被侵犯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选择起诉的人民法院时,需要明确法院的管辖范围,一般情况下应选择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的人民法院。如果是基于合同纠纷,应选择被告所在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
当商业秘密侵犯行为构成犯罪时,权利人应向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过侦查终结的案件将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如果检察院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将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于尚未对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危害的犯罪案件,权利人可以自行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在刑事公诉或自诉程序中,权利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自己遭受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