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6-06
根据《合同法》第342条第2款的规定,技术转让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技术转让合同是一种复杂的合同,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如专利和技术秘密,容易引发争议。采用书面形式有助于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避免纠纷的发生,并为纠纷解决提供便利。
1、特定性
根据《技术合同认定规则》,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已经掌握的技术成果,包括发明创造专利、技术秘密以及其他知识产权成果。技术合同的标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国防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可应用的技术成果,不受行业、专业和自然科学学科的限制。然而,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必须是已经存在的技术成果,不包括尚待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如果当事人以尚待研究开发的技术成果为标的,则应订立技术开发合同,而非技术转让合同。
2、完整性
根据《技术合同认定规则》,技术转让合同的标的必须具备完整性和实用性,相关技术内容构成一个产品、工艺、材料、品种或其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同中,一方当事人也可能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作为咨询服务项目,但这与具有特定完整技术内容的技术方案本质上存在区别,这也是技术转让合同与技术咨询及技术服务合同的重要区别。
3、权属性
技术转让合同的履行形式上表现为技术文件或技术方案以图纸、资料、磁盘、磁带等物质载体在当事人之间转移,但实质上是专利申请权、专利权、技术秘密权以及专利实施许可权的权属在当事人之间的转移。
4、法定性
由于技术转让合同涉及专利、技术秘密等问题,除受《合同法》约束外,还受到《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的限制。
技术转让合同是一种复杂的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以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避免纠纷的发生。技术转让合同具有特定性、完整性、权属性和法定性的特征。标的为已存在的技术成果,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方案。在合同中,技术的相关情况应明确约定,包括技术的转让或许可范围。技术转让合同受到《合同法》和《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