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已历四次修改助力创新发展新态势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0-31
我国专利法实施30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专利法在推动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专利法自实施以来已经30年。专利法的实施对我国的创新能力有着巨大的助力,使得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在2014年3月25日召开的中国专利法颁布30周年座谈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高度评价了专利法的作用。他指出,经过30年的深入贯彻实施,专利法不断提升了专利创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作为专利创造的主体地位显著增强,我国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全面提高。专利法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激励发明创造、促进对外开放和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修法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我国专利法进行第四次修改的政治背景。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等要求,使得我国专利工作面临着更新和更高的任务和要求。近年来,我国在专利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工作步伐扎实,效果明显。然而,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也带来了专利保护领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开展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数据分析显示,目前我国专利侵权现象普遍存在,群体侵权、重复侵权行为严重,专利侵权行为隐蔽性极强,这导致我国专利维权面临着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等问题,使得一些创新型企业陷入困境,创新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为了解决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中指出的突出问题,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增强创新主体对专利保护的信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必须对专利法进行第四次修订。修订的目标是提高专利质量、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专利保护、促进专利运用等方面。
修法的重大意义
经过本次修订的专利法,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精神,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为目标,立足国情,放眼世界,针对我国专利法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一新版专利法将为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专利的实施与运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深化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