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7-06
2011年5月,周某因需钱急用,通过朋友姜某的牵线向某银行贷款3万元。同年11月周某与丈夫付某协议离婚后外出打工,一直未归还借款。某银行遂让姜向周某催款,因无法联系周某,姜某便代周某还清了借款本金3万元及利息。之后,姜某向周某催讨未果而形成纠纷。
根据本案的事实情况,我们可以将替人还债的行为进行如下法律定性:
周某作为债务人,由于无法归还借款,使得姜某代其还款,从而间接地使周某在事实上获得了一定财产利益。根据不当得利的规定,周某应返还所得不当利益借款本金3万元及利息。
所谓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规定或约定的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所谓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上的原因而受利益,致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
姜某的代付行为导致周某与某银行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对周某而言,其已实际占有、使用该笔借款,但姜某代其向某银行履行还款义务,从而间接地使周某在事实上获得了一定财产利益。姜某代周某还款使其财产利益受到了损失。
在本案中,只要有姜某的代付行为就有周某的受益,姜某不代其还款,周某就无从获得利益。因此,两者之间存在有牵连的因果关系。
姜某代周某还款使周某受益并没有法律上的根据。本案属于给付型不当得利,而且是“给付目的不达”的不当得利。姜某的给付行为是以实现将来周某向其还款为目的,但之前双方并没有债务债权关系,周某在被动消灭债务(受益)之后并未向姜某还款,致使姜某的给付目的不能按其意图实现,周某的受益欠缺保有该利益的正当性,因此构成了不当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