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起医疗事故鉴定,医疗鉴定的步骤有哪些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01-07
去看病是患者是为了能够让疾病治愈,而不是给自己身体带来更多的疾病,现在有些人就遇到了医疗事故。发生这类事故的时候往往要进行鉴定确定原因和程度,那么,怎样提起医疗事故鉴定,医疗鉴定的步骤有哪些?更多相关知识,请您阅读手心律师网内容。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及申请条件
再次签定的申请
再次签定的申请是指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医学会作出的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情况下,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办法》的程序和期限,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交的再次鉴定的书面申请。
申请条件
提出两次鉴定申请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申请人必须是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2. 申请人必须对地方医学会作出的首次鉴定结果不服,不服内容可以涉及事实认定、法律法规适用和鉴定程序等事项;3. 申请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程序和期限进行;4. 申请必须提交给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的卫生行政部门;5. 申请人必须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再次签定的申请书,由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疗鉴定程序
医疗鉴定程序包括受理、调查和作出鉴定结论三个阶段。
受理阶段
在受理阶段,当事人双方可以在人民法院或卫生行政机关的主持下选择鉴定委员会委员,并组成鉴定委员会。主持人会公布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当事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由有权机关决定是否回避。
调查阶段
在调查阶段,当事人提供相关的申请书、病历等证据。鉴定委员会一般会进行口头调查,并进行公开。然而,目前的鉴定程序往往是书面调查,这种方式不利于查清事实,也不利于提供证据和进行充分辩论。当事人可以委托医学专家或律师出席,提供证据并进行质证和辩论。鉴定委员会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会听取双方意见,并对双方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断其合法性、真实性和合理性。整个过程和内容会由记录人记录下来,双方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会签名盖章。
作出鉴定结论阶段
在作出鉴定结论阶段,鉴定委员会的评议应当不公开进行。鉴定主持人负责制作鉴定书。鉴定结论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全面客观地反映鉴定的全貌,以便当事人、法官和行政官员能够判断鉴定结论的正确性。因此,鉴定书应该包括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的情况,鉴定委员会委员的基本情况,申请鉴定的理由和请求,双方当事人向行政机关或法院提供的证据,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对此事的定性和依据,鉴定委员会的分析意见,对证据和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意见的分析和论证,鉴定结论,以及鉴定委员会的签名和日期。在分析意见中,鉴定结论应明确病情、结论,医方是否存在过失行为以及过失行为与病情是否有因果关系,鉴定委员会委员应分别说明自己的意见。此外,鉴定书还应该写明事件性质和事故等级。分析意见的鉴定结论必须基于调查程序中双方提供的证据,调查程序中未向双方出示或未经对方质证的证据不得作为鉴定委员会作出鉴定结论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