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回避事项,医疗事故鉴定要注意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其它医疗事故鉴定知识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事项,医疗事故鉴定要注意什么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9-10

 
134230
大家都知道,医疗事故的鉴定结果将牵扯赔偿金的多少,在进行鉴定过程中,通常都有一个鉴定小组,如果鉴定组成员中存在医疗机构的人员或患者亲属,是否需要回避呢。那么,医疗事故鉴定回避事项是什么,医疗事故鉴定要注意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搜集了一些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医疗事故鉴定的回避事项

一、医疗事故鉴定的回避申请方式

医疗事故鉴定可以申请回避,有两种方式:

1. 专家鉴定组成员自行回避。

2. 当事人申请回避。

专家鉴定组成员自行回避是指成员认为自己存在回避情形之一时,应主动要求回避。这是专家鉴定组成员的重要义务。

当事人申请回避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认为专家鉴定组成员存在回避情形之一时,可以向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申请回避是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重要权利。申请回避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

二、医疗事故鉴定的注意事项

医疗事故鉴定是根据国务院2002年4月4日颁布并于同年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的一种鉴定程序,属于行政处理程序的范畴。然而,由于医疗纠纷的专业性以及《决定》出台较晚,医疗事故鉴定在此前被广泛运用于处理医疗纠纷。

然而,随着《决定》的实施和司法鉴定机构的成立,医疗事故鉴定不应成为处理医疗纠纷时唯一和优先的医学技术性鉴定途径。

1. 医疗事故鉴定不是司法程序中处理医疗纠纷的唯一途径。

在《决定》出台之前,医疗纠纷的处理主要依据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条例》的规定,这与国情及法治状况背景有关。然而,今天我们有《民法通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作为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决定》对司法鉴定程序进行了规定,众多的司法鉴定机构完全能够胜任相关医疗纠纷的司法鉴定工作。因此,在今天的司法背景下,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不是处理医疗纠纷案件解决技术性问题的唯一途径。

2. 医疗事故鉴定在诉讼中没有优先性。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决定进行医疗事故司法鉴定时,应交由条例规定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对于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情况,应根据《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进行鉴定。然而,该通知本身严格来说没有法律效力,它不是司法解释。此外,通知出台时,《决定》尚未实施,但如今《决定》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相对于通知出台时的背景,法治状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司法鉴定已经有法可依。

3. 医疗事故鉴定仅作为卫生行政处理的依据。

根据《条例》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本条例和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这一条明确规定了医疗事故鉴定作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行政处理的依据。

然而,根据第三十六条、三十九条、四十一条、四十二条等规定,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应作为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行政处理以及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的依据。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伤残鉴定等级的划分
  2.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费用问题
  3. 构成医疗事故的四个条件
  4.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
  5.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的定义和要件
  2.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必要资料
  3. 医疗过错的机构鉴定程序
  4. 医疗事故鉴定条件及程序
  5. 医疗事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6. 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
  7. 如何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