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护交通事故现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鉴定 >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法律知识

为什么要保护交通事故现场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4-07-10

 
133883
保护现场是保证现场勘查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客观准确材料的前提,也为准确地认定事故责任,依法处理交通事故创造有利条件。交通事故现场由于种种原因会受到破坏、变动,如不好好保护,将给勘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人员尚未到达现场之前,必须互相主动出示证件,证明身份、姓名、单位,以防有人为逃避责任乘乱溜走,给现场勘查和事故处理带来麻烦,然后,设法保护现场。那么,如何保护现场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讲解。

如何保护交通事故现场

保护现场的重要性

发生交通事故后,现场往往会留下大量痕迹和物证,包括车辆的制动印痕、撞搓印痕、刮痕、行人鞋底搓痕等。这些痕迹和物证是车辆行驶状态和位置的重要证据。此外,散落的玻璃、漆片等也是事故发生位置的证据。若不妥善保护现场,会导致现场被破坏或变动,给勘查工作带来困难,进而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因此,当事人应该充分意识到保护现场的重要性。

根据法律规定的保护措施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的规定,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时,当事人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具体保护措施如下:

1. 不准移动现场上的任何车辆、物品,并劝阻围观群众进入现场。

当事人不能擅自移动现场上的任何车辆或物品,并应劝阻围观群众进入现场。对于易消失的路面痕迹和散落物,可以使用塑料布、苫布、苇席等材料进行遮盖。

2. 在抢救伤者时标记移动车辆。

在抢救伤者时,应当对移动的车辆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勘查工作。

3. 保护伤者衣物上的痕迹。

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应告知医务人员保护伤者衣物上的各种痕迹,例如轮胎花纹印痕、撕脱口等。

4. 防止再次事故发生。

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的地方放置警告标志,以防止其他车辆再次碰撞。对于油箱破裂、燃油溢出的现场,应严禁使用火源,以免引发火灾并扩大事故后果。综上所述,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根据法律规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护现场的痕迹和物证,并防止事故现场进一步被破坏或变动。这样可以为事故的勘查工作提供准确的证据,有助于责任的认定和处理。
延伸阅读
  1. 开车撞到老人处理流程
  2. 交通肇事罪的司法程序有哪些
  3. 交通肇事罪的处理流程怎么走
  4. 事故现场勘查一般按照哪些程序进行
  5. 无固定期合同解除的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鉴定热门知识

  1. 医疗事故鉴定所需的必要资料
  2. 医疗过错的机构鉴定程序
  3.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所需提交的材料
  4. 医疗事故鉴定条件及程序
  5. 医疗事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6. 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
  7. 如何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鉴定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