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护交通事故现场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7-10
保护现场是保证现场勘查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客观准确材料的前提,也为准确地认定事故责任,依法处理交通事故创造有利条件。交通事故现场由于种种原因会受到破坏、变动,如不好好保护,将给勘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处理人员尚未到达现场之前,必须互相主动出示证件,证明身份、姓名、单位,以防有人为逃避责任乘乱溜走,给现场勘查和事故处理带来麻烦,然后,设法保护现场。那么,如何保护现场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讲解。
如何保护交通事故现场
保护现场的重要性
发生交通事故后,现场往往会留下大量痕迹和物证,包括车辆的制动印痕、撞搓印痕、刮痕、行人鞋底搓痕等。这些痕迹和物证是车辆行驶状态和位置的重要证据。此外,散落的玻璃、漆片等也是事故发生位置的证据。若不妥善保护现场,会导致现场被破坏或变动,给勘查工作带来困难,进而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因此,当事人应该充分意识到保护现场的重要性。
根据法律规定的保护措施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的规定,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时,当事人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现场。具体保护措施如下:
1. 不准移动现场上的任何车辆、物品,并劝阻围观群众进入现场。
当事人不能擅自移动现场上的任何车辆或物品,并应劝阻围观群众进入现场。对于易消失的路面痕迹和散落物,可以使用塑料布、苫布、苇席等材料进行遮盖。
2. 在抢救伤者时标记移动车辆。
在抢救伤者时,应当对移动的车辆进行标记,以便后续勘查工作。
3. 保护伤者衣物上的痕迹。
将伤者送到医院后,应告知医务人员保护伤者衣物上的各种痕迹,例如轮胎花纹印痕、撕脱口等。
4. 防止再次事故发生。
在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的地方放置警告标志,以防止其他车辆再次碰撞。对于油箱破裂、燃油溢出的现场,应严禁使用火源,以免引发火灾并扩大事故后果。综上所述,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根据法律规定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护现场的痕迹和物证,并防止事故现场进一步被破坏或变动。这样可以为事故的勘查工作提供准确的证据,有助于责任的认定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