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05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费用包括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药费、住院费、护理费等。这些费用应当由合法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收费单据进行计算。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治疗应当在发生医疗事故的所在地医疗机构进行,未经批准或出具证明而转院或擅自就医的费用一般不予赔偿。同时,与损害无关的药品或治疗其他疾病的费用也不予赔偿。对于已经痊愈并没有必要继续住院治疗的患者,应当立即出院。如果无正当理由拒不出院的,继续住院的费用由患者自行承担。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医疗费用还包括“其他器官功能训练费”和“适当的美容费”,但仅作参考。
原发病医疗费用是指非医疗事故所致的、患者治疗本身原有疾病的医疗费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根据医疗事故发生的时间判断,医疗事故发生前的医疗费用为原发病医疗费用;二是根据处方药品和治疗项目判断,用于治疗患者本身原有疾病或损伤的药费、检查费、治疗费等为原发病医疗费用。然而,由于医疗事故发生后往往同时发生两种医疗费用,因此仅以时间划分可能不公平。在发生争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界定,必要时可以通过司法鉴定部门进行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应当按照基本医疗费用进行支付。继续治疗费是指损伤经治疗后仍需要再次治疗或伤情尚未恢复者未来治疗的费用。继续治疗费的支付应当在结案时进行,不得一次性结算。是否需要继续治疗应当以专家鉴定组出具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为依据。继续治疗费按照基本医疗费用进行计算支付。然而,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基本医疗范围和项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争议。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患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根据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进行计算。对于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的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以上的患者,按照3倍职工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对于无固定收入的患者,包括农村村民和从事某种劳动但无固定收入的人员,根据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对于患者依法从事第二职业的,应当根据实际减少的收入进行合理赔偿。对于未成年人等没有劳动收入但要求赔偿误工费的,不予支持。
误工日期的认定应当根据实际损害程度、恢复状况以及治疗医院出具的证明或法医鉴定等进行。误工日期由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出院后治疗医院出具证明的休养天数两部分组成,从医疗事故发生的当日开始计算,遇国家法定节假日不扣减。如果患者无正当理由拒不出院或无相关证明擅自休养,不予计算误工费。对于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残疾的,自专家鉴定组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不再计算误工费。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进行计算。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是指行政级别为“处级”以下的工作人员。各地具体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可以参考相关规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进行计算。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赔偿期限为30年,但对于60周岁以上的患者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患者不超过5年。
如果由于伤残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患者可以凭医疗机构证明进行申请。费用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进行计算。
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进行计算。各地民政和财政部门都有具体的标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