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6-15
在执行申请人王*学申执燕记厚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一审和二审判决书中被执行人的姓名均写为“燕记后”,而实际上被执行人的姓名应为“燕记厚”。被执行人利用这个错误来推诿和拒不履行义务,导致执行困难。执行人员和中院承办人员领导进行沟通后,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执行孙××申执冯××为土地出让纠纷一案中,判决书中对土地使用权边界的划定很详细。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双方在边界的丈量上产生了争议。如果按照判决确定的尺寸划界,界面会裁到共用路的中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执行人员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工作,最终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案件得以执结。
在一借贷纠纷案件的执行中,调解书约定被执行人除了还本金外,还要支付利息,利息按照3%的利率支付。然而,这个约定明显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导致执行无法进行。
在执行王××申执张××返还纠纷一案中,判决书要求被执行人返还申请人楸木四节,但没有给出相应的尺寸。因此,在返还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争议,包括楸木的长度和粗细。执行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努力,最终通过协商使案件得以和解结案。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司法工作的严肃性,挑战了司法权威,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执行工作的效率,浪费司法资源,甚至会引发涉执信访案件,影响社会稳定。
个别法官对一些细节问题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缺乏足够的重视。
部分法官的理论基础较差,审判经验不足,实际生活经验欠缺,无法准确把握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
个别法官在办案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只关注具体案件,缺乏对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可能产生的问题和执行工作的可操作性的前瞻性认识。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法官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应强化合议庭工作职责,严格实行庭长、主管院长签发文书和疑难案件问题提交审委会讨论制度,从源头上避免和杜绝瑕疵裁判文书的产生。
应进一步建立完善案件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常态化的裁判文书评查机制,加大对文书质量考评体系的奖惩力度。对制作优秀文书的人员予以相应奖励,对制作瑕疵文书的人员予以必要的惩处,以鼓励全体干警提高文书制作水平,减少瑕疵文书的出现及其负面影响。
应建立瑕疵裁判文书执行工作绿色通道,及时进行归责梳理,研究应对措施。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需要进行审判监督程序等其他程序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当事人寻求权利救济,避免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