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2-28
上诉人:李**,男,19**年2月10日生,汉族,身份证号码:410621**********。高中文化,农民。住浚县****号。因涉嫌贪污罪现羁押于浚县看守所。
依法撤销(2014)浚刑初字第141号刑事判决书,请求二审法院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
一、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
1、一审判决认定“调地误工费”是土地补偿费无有法律依据。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因此,“调地误工费”不属于土地补偿费。如果将“调地误工费”视为“土地补偿款”,根据最高法院公布的刑事指导案例第872号,土地补偿费划入村委账户后不再属于“公款”,而应按职务侵占处理。
2、一审认定“各被告人在协助政府征地过程中已经获取了相应的报酬”无有事实根据。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六条规定,各被告人每月领取的干部补助是根据法定规定的村委成员补贴,不包括协助政府征地支付的误工费。因此,一审判决认定“各被告人已经获取了相应的报酬”不妥。
3、一审判决认定“李**系主犯”无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虽然李*彦是村长,但并非组织者或领导者。李**提议的也不是第一个。决议是集体研究并报支书决议的结果。因此,一审判决认定“李**系主犯”不正确。
4、一审判决认定“调地误工费系公款”无法律依据。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经济组织所有。因此,一审法院认定为“国有”是错误的。
5、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贪污土地补偿费”无事实根据。根据本案相关文件,被告人并未贪污土地补偿费,因为政府并未拨付土地补偿费。因此,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贪污土地补偿款8500元”是错误的。
二、被告人李**不具备贪污罪的主体。
贪污罪侵害的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在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到位后,如果村干部没有采用虚报冒领的手段,套取超额土地补偿费用,那么侵吞的只是集体所有的财产,只能构成职务侵占罪。最高法院公布的刑事指导案例第872号也确认了这一观点。
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本质上是土地所有权由集体所有转为国家所有的利益补偿。一旦被征用方的损失得到填补,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效果已经实现,对土地征用补偿费进行管理的国家公权力的行使也终止。因此,对于协助政府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公务,应限于协助政府核准、测算以及向因土地征用受损方发放补偿费用的环节。一旦补偿到位,来自政府的补偿费用就转变为因出让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个人土地使用权而获得的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对该款项的处理属于村自治事务和个人财产处置。因此,一审判决认定“征地工作尚未结束,各被告人仍处在协助政府管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之中,应以国家工作人员论”是错误的。
三、一审判决遗漏了《关于拨付附着物补偿款的请示》中涉及的调地误工费179612元和干部误工费2500元的证据,二审法院应重新认定。
调地误工费是否发生,被告人是否应当领取征地误工费是本案的关键。根据《关于拨付附着物补偿款的请示》附有的十里铺附着物补偿款明细,其中“卫水湾”项目的调地误工费179612元和干部误工费2500元已被拨付到村委会账户。被告人分取的款项是村委会账户“调地误工费”的一部分。然而,一审法院未提及该证据,属于遗漏证据,希望二审法院重新审核认定。
综上所述,一审判决认定李**犯有贪污罪,事实不清,定性不当,适用法律错误。请求二审法院查清事实,依法撤销(2014)浚刑初字第141号刑事判决书,依法改判或发回重审。
此致
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
二O一五年十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