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13
法定不起诉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1款的规定,当犯罪嫌疑人存在《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时,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这种情形被称为绝对不起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于以下六种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能被认定为犯罪。因此,如果某行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不能被视为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检察院不应提起诉讼,而应作出不起诉决定。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行为,不再进行追诉。这主要是因为犯罪分子对社会已经没有危害,因此没有必要再追究其刑事责任。中国刑法第76条和77条对追诉时效有具体规定。当犯罪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时,人民检察院不应提起诉讼,而应作出不起诉决定。这一原则在现代世界的刑事诉讼法中普遍适用。
特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共中央或国务院的建议,经过审议决定,并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执行的行为。在中国,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特定犯罪人免除刑罚,公安机关不得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也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国刑法规定了四种只有在被害人或其他有告诉权的人提出告诉后才会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和侵占罪。这些案件涉及的主要是公民个人的权益,如婚姻和名誉等。实质上,这些案件涉及的是公民个人的私权,是否追究加害者的刑事责任由公民个人自行决定。因此,如果被害人及其他有告诉权的人不提出告诉,或者提出告诉后又撤回告诉,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处理。
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死亡时,意味着失去了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追究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终止刑事诉讼活动。
除了以上列举的情形外,还有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这些情况根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来确定,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法律规定作出不起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