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什么意思, 附带民事诉讼案如何调解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3-30
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是不一样的,不过在刑事中附带民事诉讼是可以的,这是一种特殊的程序,只要是能够破获案件的都可以,那么附带民事诉讼案如何调解。手心律师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什么意思,附带民事诉讼案如何调解”的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含义及其调解方式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含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利用刑事诉讼程序解决与定罪量刑直接相关的损害赔偿问题。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调解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刑事附带民事案件都通过调解得以解决。据统计,我所在的基层法院在2006年共受理了64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其中60件通过调解结案,调解结案率达到93.75%。被害人的损失金额为236.73万元,实际获赔金额为216.016万元,实际获赔率为91.25%。这不仅保障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赔偿权利的实现,而且通过及时赔偿民事部分,从轻处罚被告人,有利于被告人认罪伏法,减少上诉和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节约诉讼资源,缓解社会矛盾。然而,由于我国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特别是调解问题的法律规定较为原则,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方式
1. "从轻处罚"与"花钱买刑"观念的更新问题一些人对于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而获得从轻处罚的做法感到不理解,认为这与封建社会中的"花钱买刑"没有本质区别,对法律规定的正当性产生质疑。一些被害人认为,如果是"花钱买刑",就必须支付高额赔偿,否则不予考虑;而一些被告人则认为,既然已经支付了赔偿,法院就应该给予较轻的处罚,不接受调解,甚至在判决后认为没有达到从轻处罚的目的,到处上访告状,指责法官欺骗或徇私枉法。2. "被告人已经赔偿物质损失"与"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的理解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发布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4条,法院可以将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作为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然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是全部赔偿还是部分赔偿,也没有明确"可以量刑的情节"是指从轻处罚的情节。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些法官担心事后麻烦,从自身利益出发认为,"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意味着全部赔偿,如果没有全部赔偿,就不能从轻处罚,这也是主流观点;而另一些法官认为,在判决时被告人并不一定要全部赔偿被害人,只要被告人真诚地赔偿并获得被害人的谅解,就可以认为符合"已经赔偿物质损失"的法律规定,从而从轻处罚;还有些法官甚至认为,可以根据实际赔偿比例决定从轻处罚的幅度。对于"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统一的观点认为应从轻考虑。然而,我认为,在法律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此进行相反的理解并不违反法律规定。因此,法律规定的不明确必然导致司法实践的混乱,不利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3. 从轻处罚的酌定性与量刑幅度不明确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发布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4条,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可以作为从轻量刑的酌定情节予以考虑,但并未规定从轻量刑的具体幅度。既然是酌定情节,即使被告人全部赔偿了被害人的物质损失,也不一定会得到从轻量刑。尽管司法实践中普遍采取从轻处罚的惯例,但这与法律规定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被告人往往无法准确回答自己是否能够因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而获得从轻处理。被告人要么要求法官明确承诺从轻处罚,要么即使达成调解协议也会拖延履行。如果原告在判决后认为法官的承诺没有兑现,往往会将矛盾转移到承办法官身上,到处上访告状。在法律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法官往往不会作出明确的承诺,这无形中也影响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