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3-20
如果精神病人犯罪的,因为其没有刑事责任能力,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如果有再实施犯罪的可能的,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案件的,因此法律规定了强制医疗制度。那么,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是怎样的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详细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强制医疗程序
1. 适用条件
强制医疗程序适用于以下情况:
- 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犯罪程度;
- 经法定程序鉴定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
- 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
2. 管辖
强制医疗程序的管辖分为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
- 地域管辖:被申请人实施暴力行为所在地为主,被申请人居住地为辅;
- 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检察院负责申请,基层人民法院负责审理。
3. 启动程序
启动强制医疗程序的流程如下:
- 公安机关发现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精神病人,应当写出强制医疗意见书,并移送检察院;
- 检察院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强制医疗意见书或在审查起诉过程中发现符合条件的精神病人,应当向法院提出强制医疗申请;
- 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可以作出强制医疗决定。
4. 检察院对强制医疗意见的审查处理
检察院对强制医疗意见书的审查处理如下:
- 办理机关:检察院负责审查公安机关移送的强制医疗意见书,向法院提出申请和监督强制医疗决定,由公诉部门办理;
- 审查期限和处理结果:检察院应当在30日内作出是否提出强制医疗申请的决定;对不符合条件的案件,应当作出不提出申请的决定,并向公安机关说明理由;对需要补充证据的案件,应当书面要求公安机关补充证据,并可以自行调整;公安机关补充证据的时间不计入检察院办案期限;对未启动强制医疗程序的情况,检察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在7日内说明理由,经审查认为不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启动程序;在审查起诉中,认定被告人符合条件的,应当提出强制医疗申请。
5. 法院对强制医疗申请的审查处理
法院对强制医疗申请的审查处理如下:
- 不属于本院管辖的案件,应当退回检察院;
- 材料不全的案件,应当通知检察院3日内补送;
- 属于强制医疗程序受案范围和本院管辖,并且材料齐全的案件,应当处理。
6. 审理组织
强制医疗案件由合议庭审理。
7. 审理方式
审理强制医疗案件的方式如下:
- 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但是,被申请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请求不开庭审理,并经法院审查同意的除外;
- 法院对强制医疗案件开庭审理时,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 审理检察院申请强制医疗的案件时,应当会见被申请人。
8. 法定代理人到场和法律援助
法院审理强制医疗案件时,应当通知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如果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9. 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
在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限制。检察院发现公安机关的鉴定程序违法或者采取不当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时,应当提出纠正意见。如果公安机关未采取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检察院应当建议其采取。
10. 检察院提出申请后的处理方式
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强制医疗条件的案件,应当作出对被申请人的强制医疗决定。如果被申请人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但不符合强制医疗条件,应当驳回申请,并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如果被申请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应当驳回申请,并退回检察院依法处理。
11. 法院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程序
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可能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法院应当依法对被告人进行法医精神病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法院可以作出以下处理:
- 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并作出强制医疗决定;
- 被告人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但不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应当判决宣告人无罪或者不负刑事责任,并责令其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
- 被告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应当依照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在审理第二审刑事案件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告人可能符合强制医疗条件,可以依照强制医疗程序处理,也可以裁定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12. 审理期限
法院经审理后,对于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的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应当在1个月内作出强制医疗决定。
13. 救济途径
对强制医疗决定不服的被决定强制医疗人、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强制医疗决定。上一级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理复议申请,并在1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根据情况,可以驳回复议申请、撤销原决定或者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14. 交付执行
法院决定强制医疗时,应当向公安机关送达强制医疗决定书和强制医疗执行通知书,由公安机关将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送交强制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