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24
1. 自诉人、被告人患精神病或其他严重疾病,需裁定中止审理。
2. 起诉后被告人逃脱,导致案件长时间无法继续审理,需裁定中止审理。
3. 在自诉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下落不明,需裁定中止审理。
4. 在审理期间发现不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需决定中止审理,并按照公诉案件或自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重新审理。具体情况包括:
(1) 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2) 公诉案件被告人应当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3) 公诉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否认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
(4) 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充分。
(5) 其他依法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
5. 由于其他无法抗拒的原因,使案件无法继续审理,可以裁定中止审理。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在审判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案件长时间无法继续审理,可以中止审理:
(1) 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
(2) 被告人逃脱。
(3) 自诉人患有严重疾病,无法出庭,未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
(4) 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
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民事诉讼可以中止诉讼的情形如下:
(1) 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
(2) 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
(3)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4)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
(5) 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
(6)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恢复诉讼。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中止诉讼:
(1) 原告死亡,需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
(2) 原告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
(3)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
(4) 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
(5) 案件涉及法律使用问题,需要送请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确认。
(6) 案件的审判须以相关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案件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相关案件尚未审结。
(7) 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应恢复诉讼。